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河南农民工就业条件越来越好,

    信息发布者:孟宪领
    2017-09-13 13:48:13   转载

    为进一步了解进城农民工及随迁家属就业、健康与医疗、居住条件、子女教育、公共服务、社会融合、定居意愿以及未随迁家属基本情况,河南调查总队自去年年底起在全省16个省辖市(开封市除外)和7个县(市)的城镇地域范围内抽取1735个进城农民工样本进行摸底调查。调查显示,截至目前,我省进城农民工就业比例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,随迁子女教育得到基本保障。
    【就业】月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4.1%
    调查显示,在进城农民工中,已就业农民工占87.2%,比上年提高1.0个百分点;未就业但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农民工占1.9%,比上年下降1.3个百分点;未就业也暂不找工作的农民工占11.0%,比上年提高0.4个百分点。进城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,平均每周工作6.3天,平均每天工作9.1小时,较上年基本没变化。在就业农民工中,近三成为自主就业,比例较上年有所下降。受雇就业进城农民工月均现金收入3196元,比上年增长4.1%;自主就业进城农民工月均经营收入4074元,比上年增长18.1%。
    【居住】超半数农民工对住房满意
    进城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有明显改善。从住房合住情况看,77.1%的是独户居住;13.5%的是与其他人合住,但本户有独立房间;9.4%的是与其他人集体居住在同一房间。从实际居住样式看,54.5%的单元房,10.9%的筒子楼,14.6%的平房,17.2%的集体宿舍、工棚与工作地宿舍,其他为2.8%。从住房性质看,有近三成的进城农民工自购商品房;自购保障性住房比例只有4.7%,但比上年有显著提高;租赁私房的比例为43.5%,比上年提高2.6%。进城农民工户均住房面积68.8平方米,比上年提高2.7%;其中,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方米及以下居住困难的农民工户比重为3.5%,与上年基本持平。52.0%的农民工户住房有供暖设施,64.3%的农民工户住房有洗澡设施,78.0%、74.0%和66.7%的农民工户住房拥有电视机、洗衣机和电冰箱。居住条件整体明显改善,这从现居住条件满意度中可以印证。调查中,51.5%的农民工户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,40.2%的农民工户感觉一般,8.3%的农民工户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。满意度均比上年明显提高,不满意度则明显比上年减少。
    【子女教育】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在校率为91.3%
    随迁子女教育得到基本保障。与同龄人相比,随迁子女成长非常好、比较好的比率高达83.5%。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在校率为91.3%,与上年基本持平,未在校适龄儿童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减少。73%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,其中,小学年龄段随迁儿童90.1%在公办学校就读,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;初中年龄段随迁儿童88.3%在公办学校就读,比上年有所下降。3~6岁随迁儿童入园率(含学前班)为76.7%,比上年提高6.7个百分点。随迁子女在学校普遍不受歧视。
    【社会保障】参加“五险一金”情况仍待改善
    尽管如此,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。受雇就业的进城农民工参加“五险一金”情况不太乐观。调查显示,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、生育保险、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21.0%、20.9%、17.8%、15.5%和27.6%,比上年不足三成的参保率相比变化不大;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率为13.0%,比上年提高1.2个百分点。进城农民工接受健康和医疗服务情况有所改善,但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,结果显示,只有35.4%的进城农民工接受过公共就业服务,尽管比上年提高了近六个百分点。
    此外,值得关注的还有进城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。调查结果显示,进城农民工留在城镇的愿望比较强烈,对务工地的城镇归属感也较高,但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不稳定、收入整体不高、生活成本高、生活压力较大等原因,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。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